关灯
护眼
字体:

解开束缚,让孩子自由成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规矩,不懂得纪律。多爱他们,多给他们自由,不要对他们的自发行为进行抑制,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自由地成长,让他们发展完善的人格、智力和秩序。

    进行没有强迫的训练

    教育能增加人固有的价值。有素的训练能坚定人的信心。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了孩子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计划,也不管孩子的意愿,经常强迫性地要求孩子按时完成。殊不知,这种强迫式的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有的时候,非但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哈佛故事

    有一位退休的老人买了一栋简朴的住宅,准备在此安度晚年。

    但是,附近有一群六、七岁的小孩子很是调皮,经常无故砸坏公共设施,并且用脚踢垃圾桶,制造出很大的噪音,吵得街坊四邻不得安宁。附近的人们也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是都无济于事,这些小孩子仍然一意孤行。

    时间长了,人们也只能听之任之。但是,对于这样的行为,退休的老人可受不了,他决定要想一个好办法来制止这种行为。

    当这群小孩子又来狠狠踢垃圾桶时,老人对他们说道:“倘若你们每天都能够来踢这些垃圾桶,我就每天给你们每个人1美元作为报酬。我非常喜欢听踢垃圾桶发出的声音。”孩子们都十分高兴,于是开始变本加厉地踢垃圾桶。几天之后,老人满脸愁容地对这群小孩子说:“由于经济危机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从现在开始,恐怕我只能给你们每个人50美分了。”

    尽管这群小孩子有些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每天都继续来踢垃圾桶,但是他们踢得却没有以前那么卖力了。几天之后,老人又找到他们,说道:“请你们千万要理解,因为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免费踢给我听吗?”

    “免费,我们才不要,每天起这么早,还要费尽力气去踢垃圾桶,我们可不干。”这些小孩子都囔囔道。从此之后,踢垃圾桶的声音消失了,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家也都重新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爱心课堂

    故事中的小孩子踢垃圾桶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周围人们的生活。人们为了过安静的生活,多次进行劝阻,想要强迫他们停止这一行径,但是结果都不理想。而那位退休老人却采用了一种完全相反的方法——“鼓励他们踢垃圾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最终成功了。

    由此可见,孩子是不是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健康的人需要的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即使这种束缚看起来非常舒适也不行。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迫切,经常会给孩子做一些强迫性的训练。比如,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一名音乐家,就拼命地为孩子报各种学习音乐的班,但是从未在意过孩子的想法;孩子喜欢雕刻,并且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父母却想让他成为一名画家。于是乎,父母开始为他报各种学习绘画的班,美其名曰:“我们这是为了你好,你现在还小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现在,孩子的年龄确实不大,但是这并不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父母的各种强迫性训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适合孩子。孩子在一种压抑、抗拒的环境下怎么可能静下心去学习。孩子没有学习的**,又怎么可能激发自身的潜能呢?

    教育小妙招

    作为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有益的训练是没有错的,但是要特别注意,这种训练应该是没有强迫的,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来听听哈佛教育专家的建议:

    ·带孩子出去游玩

    在对孩子进行没有强迫的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周围的成长环境会直接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果周围的环境气氛阴郁,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导致孩子的健康受损。所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不妨带孩子去田野,眺望一下绿色的原野。注意让孩子的身体能够自由自在地进行活动。

    ·让孩子多晒晒太阳

    家长除了每天要带孩子进行必需的体能训练之外,还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阳光里的红外线能够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流循环,使得新陈代谢变得更加旺盛,增强人体活动功能;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而且还能够杀灭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也不同

    众所周知,教育应该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孩子进行训练也不例外。所以,在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或者其他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孩子,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你最想要的结果。

    哈佛语录

    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在学习中或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以使用强迫的方式,否则只能让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营养与体能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的精心培育,不强迫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活泼。

    每个孩子拥有无限的创造力

    创造力正是一种冲动,每个孩子,每个人,都渴望与人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力,时时想展现自己。

    ——哈佛教子箴言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但在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有存在一个这样的错误概念:创造力只存在极少数的身上,属于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教育没有关系。但后来经过20多年来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创造力是每个幼儿都具备的智力特征,凡是健康发育的幼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能。

    哈佛故事

    玛莎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非常喜欢画画。妈妈根据女儿特点,精心为女儿挑选了几本适合她的图画书。刚开始玛莎还拿着看,并且模仿书上画。没过几天,玛莎就把图画书扔一边上不再看了,整天拿着一支彩色铅笔,随心所欲地画着,走到哪儿画到哪儿。

    玛莎的妈妈很了解孩子的天性,不但没有阻止玛莎,强迫按照图画书去画,反而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所以,不管是家里的墙壁上,还是走廊的窗户上,抑或是地上都是玛雅创作的地点。玛莎不停地画着,始终保持着亢奋的创作状态。

    有一天中午,到了午睡的时间了。玛莎的妈妈按照惯例,安排好玛莎躺下之后,就出去了。没过几分钟,玛莎趁着妈妈没有注意,飞快地爬起来在墙上画了一幅画。画作的完成居然仅仅只用了一分钟。

    而且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在一分钟内创造出来的画十分的生动:一个小女孩正伸出一条腿,想要要翻越高的墙头,小女孩的身后跟着一排星星,一直连到了天上,小女孩的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星星的嘴角也都在俏皮地上翘,这样的图画真让人忍不住赞叹。

    爱心课堂

    有的时候,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常常让人惊奇赞叹,但是有些人却认为创造力只是个别孩子的专利,与普通孩子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些自己身边的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小脑袋瓜还真不简单,创造力每时每都在他们的生活中产生,就好像工厂中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地从他们的头脑中生产出来,仿佛根本不受任何束缚。

    既然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创造力,那么为什么人们当中只有少数人才将自己的思想、观念、经验与智慧转化成某种终身有用的资源和信息,究其个中缘由,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错误的观念,二是不当的教育。

    所以,作为父母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使得孩子们的创造性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否则,这种非常可贵的创新萌芽,就会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之中。孩子最后只能在模仿与顺从的环境中成长,丧失了创造的机会、创造的条件以及创造的信心,而最终成为一个缺乏独特见解,平庸无能之人。

    教育小妙招

    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创造力才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在当进社会的“听话式”教育中,很多孩子变得很乖,很听话,逐渐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大大影响了自身的创造力。面对这样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弄清楚孩子创造力的特点

    孩子的创造力自发性强,针对性比较差,而借以表现的活动以及领域非常广泛。这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的创造力几乎在所从事的所有活动中都能够发现。他们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定型的行为模式。不受规范与习惯的限制、制约,思路非常开阔,自由空间相当大,最充分地表达了现有的水平,这也是孩子经常让大人获得意外惊喜的主要原因。人的创造潜力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孩子来说,创造潜力人皆有之,只要不被扼杀,以后必成大器。

    ·牢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虽然孩子的创造力没有任何社会价值,但是却可以产生独立的个性活动。随着孩子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变成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父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一定就非得让他达到科学或是艺术的最高峰。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力同样可以让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孩子而言,创造力不应该具有职业的味道,而应该就是他的生活本身。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这对于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视为成人的附属品,应该受成人支配。孩子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

    哈佛语录

    哈佛教育专家认为,父母通过正确的教育与营造宽松的环境,就能确保孩子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并且能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人的创新与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大量的实践证明,人类生来就具有某种探索、学习、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能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