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后勤为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俗话说,打仗打的是后勤,古往今来都是一理,任何战争都离不开后勤保障,人、马、弹、药所需都需要一个系统的庞大的供应链条,这其中,装备、干粮、运输、存储、护卫都是非常重要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所练营勇,则将此付诸实施:发给官兵丰厚的军饷,并设有专门设置搬运粮草等物资的长夫,湘军规定每营500人编长夫180名。湘军虽然是地方武装,战斗力却比清廷的正规军要高,究其原因,湘军不同于其他清军有自己独特的后勤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军创立不久的1854年,其领导层设置名叫粮台的机构,专门统一办理粮饷事务。湘军实行兵、饷合一,粮台体现了这一特点。粮台设总理事物一人,完全听命于最高统帅,组织机构下设八所,各所委派负责人,分别是:内、外银钱所、文案所、火器所、军械所、采编所、发审所、侦探所,八所组成的粮台主要任务是筹集军械、粮饷等物资,再经水陆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粮台还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又细分为转运局、前敌、后路粮台,使其职责更加分明,提高了效率,保障了湘军后勤供给。鉴于绿营兵丁粮饷薄,每月只有一到二两饷银,此外,还供应有些谷物。这样生活艰难的绿营兵丁只好依赖做点小买卖、手艺等赚些钱贴补,致使绿营军规和训练废弛,打仗往往溃不成军。湘军吸取绿营教训,制定了厚饷待遇,使湘勇饷银从优。当时一名湘军正勇,每月饷银在四两五左右,长夫三两,这些钱不仅能养活勇丁全家,还对湖南一些贫苦百姓很有吸引力,所以湘军几次扩军,都能足额应募。湘军的粮饷一般由各省协饷供应,因为要尽快平息战乱,湘军到哪里与太平军作战,本省就要提供粮饷。湘军为了维持军队人员稳定,实行发半饷制度,每月正常发五成饷,其余存入公所,一般是半年为限,形成风气后,勇丁都习以为常。存入的饷银在勇丁放假或者遣散回家时,就可以核算后支取一部分饷银做盘缠,其余的由粮台发给银票,至湖南后路粮台处付清。若勇丁开小差或者严重违反军纪,存银就被没收充公。这个发半饷的办法,即缓解了筹措饷银的困难,又能防止勇丁跑,还可以维系军纪。

    太平军在后勤方面缺陷不少,关键是没有建立完善的粮台制度,更没有下力气组织境内的生产,洪、杨太平军只能采取就地征粮,运输上没有专门的辎重部队,只能从战兵中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征粮队,又用了大量乡官征粮,各地征集名目繁多且随心所欲,太平军首领有时又绕开乡官环节,直 接依靠军事暴力完成征集,百姓过得比清政府统治时还苦。而且各军事首领只管自己的地盘征粮,没有统一的后勤调度,不能互相接济,水军又弱于湘军,因此常常处于缺粮状态,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捻军实行“打粮”,实际就是抢粮,无法维持大部队长期持续供应,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魏宣武的天道教太平军实行了统一税制,在乡村建立了基层政权,借鉴贵州号军的且耕且战经济制度,实行了土地分配,建立了乡兵村丁制度和军事屯垦制度,很好的解决了粮食来源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