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技术革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61年3月下旬,趁清军新败,畏惧洋人,英、法尚未公然与清廷一起镇压太平军之际,亨利带着300余名愿回国的学童和招募来的100余名各类人才以及许多先进技术资料返回开封。亨利和这些人一起翻译了先进技术资料,这些技术人才把带来的各类先进技术都用到了实践中。对于招聘到的外国人才,天国均给予年500两到1000两白银的高薪,但是需签定十年合同,合同期内需遵守各项法纪,犯法与天国百姓一样惩罚,平日里与太平天国其他公务人员一样待遇,只领少量天宝银元,吃穿官给,自己需种菜,其专利归天国所有,合同期满方可一次性领取十年报酬,也可续约,续约以前报酬可寄回国也可继续累计记账。对于所招国内人才,天道教均想方设法将其家眷迁到开封,其日常待遇均与天国其他公务员一样,与发明专利挂钩有各类丰厚奖金,各类发明专利归天国所有。顶级专家如戴天德、徐寿、丁拱辰、华蘅芳等均有特殊待遇,待遇高于魏宣武十倍以上。

    为更好地进行各种研究和培养人才,魏宣武在开封周围设立了技术研究制造局,戴天德任总办,沈节为总教、冯大彪为帮办,下设枪炮研究制造分局、弹药研究制造分局、机械研究制造分局、工具研究制造分局、舰船研究制造分局、动力研究制造分局、农牧研究分局、勘采研究分局、冶铸研究制造分局、轻工研究制造分局、翻译研究分局,汇集了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这在当时全球官办技术研究机构中都算是全面顶尖的了。

    农牧方面,一系列优质植物种子、良种家畜或引入或获得研究推广,使得农牧业产量成倍提高,短短几年,陕西、河南两地的百姓从食不裹腹到基本填饱肚子再到每月都能吃上几次肉还有闲钱购买各种商品,百姓收成的大幅增加使得他们的生活逐步丰足,也对魏宣武和他的天道教、官府更加感激拥护。

    勘探、开采、冶炼、纺织、皮革、制衣、制鞋、制茶、农作物加工、酿酒、机械、铸造、五金工具等技术的研究成果很快就被商人们用他们聪明的脑袋和雄厚的资本转化为实用商品,既给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丰富的商品,也给军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1858年亨利通过上海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相中并力聘清末着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徐寿及其次子火药专家徐建寅,数学家华蘅芳,西学和数学上已颇有名气的李善兰,汉语翻译家英国人傅兰雅,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的科学家郑复光之子郑礼修、世界史地参考书作者魏源之子魏华到开封,现在徐寿任舰船研究制造分局总办,与丁拱辰、华蘅芳合作研制蒸汽机,设计研究新式炮舰;其子徐建寅任弹药研究制造分局总办,在其父指导下研究试制无烟火药,并把通过亨利买到的先进技术资料把枪用中心发火金属定装弹和炮用可爆炸隔膜弹研制出来,又与丁金安配合继续了火箭弹的研制;傅兰雅任翻译研究分局总办,翻译了亨利带来的大批科学技术资料;郑修礼任机械研究制造分局总办,研究出了水轮驱动的二辊式型材轧机生产钢板,给徐寿的铁甲舰研制提供了主要物资基础,并根据龚全孝的要求参考国外先进资料,在帮办法国人马里的帮助下在南阳伏牛山建造了五座30吨碱性炼钢高炉和一个轧钢厂、一个钢板厂,一个铸造厂、一个炼熟铁厂、一个炼生铁厂,一个可生产先进枪针、炮闩的枪炮零件制造厂、作为四轮马车的车轴轴承的滚珠轴承制造厂;华蘅芳、李善兰、魏华俱任技术研究制造局执事兼河南大学教授,其中魏华还兼任了河南宣教长。

    1861年6月,通过沈节的推荐,魏宣武通过广西天道教找来了四处飘零的丁拱辰及其胞侄丁金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