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南阳团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54年5月,遵咸丰旨意,南阳知府顾嘉蘅开始在南阳府大办团练。顾嘉蘅,号湘坡,湖北宜昌市城区中书街人,祖籍江苏省昆山县,生于清嘉庆末年。道光庚子科(1840年)二甲第五名进士。顾嘉蘅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名扬天下,但他认为诸葛草庐在南阳(今河南南阳)。顾嘉蘅任职南阳时,勤于政务,指导农事,发展生产,使物阜民安。同时,他修城竣隍,练兵习武,使了南阳人免受战火涂炭。因而受到朝廷器重,连续五任南阳知府,历时近20年。当时南阳民众把他与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这两位有惠政于民的南阳太守并列,被誉之为当代的“召父杜母”。其实,顾知府对魏宣武的天道教已有了解,对其中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儒家治世等深表赞同,也认为其中很多教义有利于帮助维护统治阶级建立正常社会,但是眼下邪教四起,各处由教匪引起的战乱频频发生,顾知府不得不对天道教进行打压,虽然他不知道魏宣武就是教主,也不了解天道教中其他人的详细情况,但在他组织的好几次搜捕天道教徒的行动中,魏宣武等人就好几次险些落网。这次办团练,南阳府其他各地还好,纷纷响应成立团练营,唯独裕州县,知县召集乡绅商议了几次,众乡绅都以裕州穷乡僻壤,无钱无粮,供养困难为由推脱,魏宣武探知消息,就让大山毛遂自荐要在扳桥村办裕州团练,知县大喜,呈报上去,顾知府批了,魏宣武就在独树镇扳桥村办起了裕州团练。

    初时,裕州团练招募裕州地界四里八乡丁壮四百多人在扳桥村垦荒练兵,并拿出原从范家搜来银两置办马匹器械、士兵服饰,又招教中铁匠开炉打造兵器、制作弓弩箭矢,一时齐备,就召回关保、秦汉,操练兵丁。初时,魏宣武根据多年兵法心得、行伍经验,以三人为一友,设友长一人;三友为一协,一协十人,设协长一人;三协为一丁,一丁三十二人,有丁长、副丁长各一人,副丁长兼任行教;三丁为一队,一队一百二十人,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两人,一名副队长兼任布教,文书一人,队直属:伙夫协十人,探子二人,传令三人,医务一人,辎重三人,队长有护卫一人;三队为一营,一营设营官一人,副营官两人,一名副营官兼任传教,司马一人,文书一人,营直属:伙夫四人,探子五人,护卫协十人,辎重协十人,传令五人,医务一人。武术由关保、秦汉教习,文事由魏宣武亲传,古大力做了营官,杨二娃任副营官兼传教,刘铁柱任副营官,大山仍为扳桥村村长兼村行教,大山还任团练营屯垦帮办管理团练营屯垦事务。团练营作战以三人为基本单位,三人在战斗中互相掩护配合,所以基本单位称友,而三人做为一个整体与其他两个友也是互相掩护配合的协同关系,所以三个友又称协,一个协与另两个协在战斗中也是互相掩护配合的关系,这就组成了丁,三丁在战斗中互相掩护配合就形成了队,一丁用刀加箭或弩,一丁用长矛,一丁用刀加火绳鸟枪,别看一队只有一百二十人,按这种作战理念,可在野战中控制相当大的区域,并且能最大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单兵装备方面,魏宣武给每个战斗士兵配备了铭牛尾大刀,这种刀长不到一米,重只二斤,适合携带和劈砍,还配备了弓或弩或火绳鸟枪一把,箭或弩十余支或枪子火药若干;长矛兵却不配备远射武器,所用长矛重达6斤,木柄,铁头,长5米。后来,在买到抬枪后,魏宣武还另组织了一支抬枪部队,称抬枪丁,一友配抬枪一支,两人击发,一人背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