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4 、 帝乡之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在这刘秀刚刚登基的两、三年,他的家乡南阳一带是很混乱的,既有更始旧部仍然割据一方,也有新的猛人出现想趁机火一把,新兴的刘秀王朝一时安顿不了,不少地方呈现出按下葫芦瓢起来的局面。

    我们刚才说刘秀后院起火,也是这个意思。

    (是时,南方尤乱。)

    趁着在北方,朱浮跟彭宠的战斗正处于相持阶段,我们把刘秀用兵南阳一带的事儿说说。

    不然,不光朱浮,连我们也不理解刘秀为什么不到渔阳御驾亲征。

    这些在南阳一带牵扯着刘秀的老人、新人既然出场了,我们不妨介绍一下。

    老人中,有更始的3个王。

    一个是偃王尹尊,封地在偃(今河南郾城南,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姑且称郾城),是更始14个异姓(非刘姓)王之一。

    关于尹先生的资料很少,当年更始王朝的洛阳守备司令、大司马朱鲔在投降刘秀之前,向自己的部下交代后事,说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让大家直接去投奔偃王。

    可见,偃王还是很有实力的,而且为人低调,跟朱鲔关系不错。

    另一个是宛王刘赐,封地在宛城,是更始6个同姓王之一,历任光禄勋、大司徒、丞相、前大司马等要职。

    刘赐先生是大家的熟人,他是刘秀的本家堂兄,向来跟刘秀关系密切。

    这时候,刘赐仍然手握更始的精锐部队(六部精兵),实力不可小瞧。

    第三个是邓王王常,封地在邓(今湖北襄阳)。

    王常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他早年是下江兵的首领,曾经力促下江兵跟舂陵兵的联盟,一直是刘縯、刘秀兄弟的坚定支持者。

    王常曾任更始的廷尉、大将军,并在这个任上跟刘秀一起并肩血战昆阳,两人在战斗中加深了友谊。

    昆阳血战之后,王常跟刘秀基本上没有再见面了。

    他受更始指派,驻守南阳,代理南阳太守,晋封邓王,食邑4个县。

    后来,更始北都洛阳、西都长安,干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王常都没有参与,他一直在南阳,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王常为人节俭、规矩,既不贪婪,也不张狂,工作又很勤奋,境内老百姓安居乐业,对他赞不绝口。

    但是,乱世之中,一郡一县不可能独善。

    刘秀登基之后,逐步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往南阳派了个太守名叫刘驎,王常被晾了起来。

    王常回到邓地,很低调儿,至于是贪恋地盘,还是在观望,我们并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新人中,主要有4股力量,情况有点儿复杂,我们尽可能说简洁一点儿、有条理一点儿。

    第一股是秦丰集团,老秦是老演员,过去没有戏份儿,现在有了新表现,所以严格说也是新人。

    老秦是南郡人,公元21年就起兵反莽,反莽的时间比刘秀兄弟还早1年,也是老同志了。

    但他的事业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

    也就是这几年,他趁赤眉、更始、刘秀几支力量对决,才占据了宜城(今湖北宜城南)等10多个县的地盘。

    老秦看看自己手下有上万号人马了,就自称楚黎王,以黎丘(今湖北襄樊东南)为都。

    第二股是董䜣,他在家乡堵乡(今河南方城东)起兵;第三股是许邯,在杏(今河南汲县东南)起兵。

    需要指出的是,这年头起兵出来混的,最初大多是以打王莽为旗号和契机、并以此起家的。因为在这个乱世,没有比这再时髦、再有号召力的了。

    唯独董䜣、许邯,王莽都早被切片儿了以后才起兵,摆明了是为了起兵而起兵,目的很明显:我想出人头地、我想称王称霸、我想找机会当一哥。

    这不,老董一上来就想跟刘秀叫板,带人攻打宛城,把刘秀委派的南阳太守刘驎给抓了起来。

    (堵乡人董䜣反宛城,执南阳太守刘驎。)

    这第四股力量就很特殊了,是刘秀的破虏将军、邓晨的侄儿邓奉,他手中握有大量精兵。

    其实大家也不必诧异,如果说其他在南阳一带闹腾的异己势力主要是外人,或者说从来没有真正站在自己旗帜下的话,那么小邓本来是自己人,跟刘秀还是亲戚。

    小邓作战勇敢,能在刘秀王朝担任破虏将军,也可见刘秀对他的亲近和信任。

    很明显,小邓这时候造反,肯定是刘秀采取了某些举措、或者没有采取某些举措造成的。

    好了,在南阳及其附近一带的舞台上,在上述新、老演员中,大家资历、功夫,以及跟主演刘秀的关系各不相同,戏份儿和风格也不一样,但由于这儿是刘秀的后院,他本人并不想表演得时间太久。

    刘秀已经登基2年了,确实太忙,既然这儿有事儿了,他主要想把这儿摆平,看看父老乡亲,立马就走。

    后院而已,稳定压倒一切。

    现在,天下还不太平,他还有很多朝政要处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御驾亲征,比如幽州的朱浮同志,就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他立即发兵亲征。

    那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重点说说老人中3个王的去向,以及新人中邓奉的表现。

    公元26年3月,刘秀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平定南阳一带割据、叛乱势力的有关事宜。

    在介绍了形势之后,刘秀要派工,征求大家的意见,但诸将都不说话了。

    会议陷入沉默。

    (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沉吟久之。)

    谁也不想到帝乡打仗!

    无论多么生猛的将领,勇敢如吴汉,智慧如耿弇,到高祖刘邦的家乡沛郡一带、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南阳一带用兵,都是深为忌惮的。甚至多谋善断如邓禹,也不想过多的发表意见。

    因为,我们在介绍打刘永时就说过,在帝乡打仗,就等于在瓷器店里捉老鼠:既要把老鼠捉住,又不能打烂瓷器,绝对的高难度!

    刘秀当然也明白大家的心思,见大家半天不说话,就用写着讨贼檄文的竹简,边叩击地面、边催促道:

    “情况非常清楚,郾城实力最强,宛城次之,谁去攻打?”

    (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

    这时,执金吾、冠军侯贾复站起来,昂然答道:

    “臣请求攻打郾城!”

    刘秀很高兴,笑着说道:

    “执金吾肯去打郾城,朕还怕什么?!大司马(吴汉)应该去打宛城。”

    贾复得到军令,率领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挥师南下,渡过五社津(今河南孟县东),直捣郾城。

    贾复作战,向来所向披靡。这次途中所遇抵抗,见谁灭谁(连破之),很快包围了郾城。

    激战月余,尹尊撑不住,赶紧投降。

    可能是觉得这仗打得太顺利、不过瘾,贾将军并没有收手,顺便东攻淮阳,收拾了更始旧臣、淮阳太守暴汜。

    接着,他又率军南下,拿下昭陵(今河南漯河东北)、新息(今河南息县)等地。

    偃王所属地盘被全部搞定。

    (尽定其地。)

    几乎同时,吴汉南征南阳,如履平地,连战连捷,很快拿下新野、宛城、涅阳(今河南镇平南)、穰(今河南邓县)、郦(今河南南阳北)等多处城池(皆下之)。

    必须说明的是,宛王刘赐目前并不在宛城,而是去了长安。

    当然,刘赐在刘秀刚登基不久时就去了,既不是旅游,更不是逃往。

    前面说了,他跟刘秀兄弟感情、私交很好,刘秀称帝,对他显然也是利好的消息。

    他很有战略眼光,觉得自己是更始重臣,这江山变幻太快,自己要在刘秀那儿得宠,除了亲情,还得有点儿政治资本。

    所以,刘赐放下宛城的军政事务,从长安附近找到刘玄的老婆孩子,带着他们娘儿几个来到洛阳,向刘秀表示效忠。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